您目前的位置: 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 本科生教育» 课程建设

操作系统课程介绍

《操作系统》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操作系统课程组自2000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培养为重点,教书育人为根本为指导思想,突出基础性、注重先进性、提升挑战性,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形成了线下线上融合基础提高并重课内课外同步的课程特色

一、发展历程及成果

2000-2005年课程主要进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2005-2008年完成课题“《操作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研讨与改革”的研究;

2006年以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的网络社区为平台,开通网络课堂,进行在线答疑,初步实现教学手段网络化;

2010年获批聊城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2011年搭建教学资源网站(/oszy)完成所有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等静态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012年完成课程教学视频的制作,开始实施翻转课堂;

2013年课程在天空教室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平台(http://course.lcu.edu.cn实现在线答疑、在线批改作业等在线教学互动;

2013年主编《操作系统》十一五规划教材,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2015年获校级成人教育特色课程;

2015年获聊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6学院首批教考分离课程,进行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

2019年在爱课程_中国大学MOOC(慕课) 完成课程SPOC建设(https://www.icourse163.org/home.htm?userId=1143036385#/home/course/)

2020年在超星在线教学泛雅平台和学习通APP实现在线教学http://i.mooc.chaoxing.com/space/index.shtml

二、教学团队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团队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其中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1名,双师型教师2名。

姓名

学位

职称

姜华

硕士

教授

赵阳

硕士

讲师

陈晶

硕士

副教授

李俊青

博士

教授

《操作系统》教学团队是一个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集体团队成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软件设计经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强,教学思想活跃,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强科研能力。承担了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计算机操作系统》、《Linux原理与应用》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等多门课程的讲授、课程设计、实验指导及学科竞赛的指导,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和一致好评。

团队成员曾获聊城大学中青年教学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教学观摩三等奖1项,优秀课件奖1项。聊城大学教学新星1位。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完成教改课题7项,出版教材5部,获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SCI收录论文60余篇。

三、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运用OBE理念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初步分析实际操作系统的能力,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和应用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创新强化,具有分析、设计操作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能力,初步具备大规模软件设计、开发和管理能力。提高学生从专业角度、系统思维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课程中的团队项目开发,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理念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专业素质、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课程特色

(1)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多元化互动课堂的运用,形成线上线下融合

互联网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率先开通网络课堂,具备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增加课下自主学习的内容,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度,强化学生课程学习的参与度。形成师生共建、共促质量的模式。多元化互动教学形式。采取支架式、讨论式、启发式、批判式、案例式、类比式等互动教学方法;采用基于事件或问题再现的情境式、任务驱动的探究式、教学做一体化等协作教学模式,打造互动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多维度分层次课程群的构建,形成基础提高并重

根据不同专业维度、不同学生能力层次,构建了以操作系统原理为主干的、以操作系统应用为提高的系列课程群。形成以计算机操作系统为基础,以嵌入式操作系统为分析、以linux原理与应用为应用的三级架构。

(3)多形式多目标实践体系的完善,形成课内课外同步

依照工程训练为基础、能力提高为重点、创新意识培养为核心的原则,依据工程认证的要求,围绕培养既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形成并完善了课程实验、项目实训实践、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多种形式一体的多层次课程实践环节。